台灣影視業者摩拳擦掌 到大陸拍電影去!

2018年-08月-16日 16:12:51来源:人民網

  

  圖為圓桌論壇開幕式現場。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我們需要掌握住這個機會,把大陸方面展現的善意,變成臺灣影視文化業發展最重要的機遇,同時也是對兩岸融合、對臺灣發展做出最好的選擇」。大陸向臺灣同胞送上的「大禮包」,有多項舉措涉及臺灣影視業,引起島內業界強烈反響和關注。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影視業者以各種方式探討如何把握機遇、前進大陸,深入推動兩岸影視合作。

機不可失

「大陸影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並展示出充分的文化自信。臺灣影視業者可望借由此次新的舉措,充分發揮特質,讓兩岸影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走上新里程。」臺灣圓桌論壇協會近日舉辦「立足臺灣、前進大陸——如何佈局兩岸影視市場」座談會,邀請島內上百位影視業者及專家等就佈局大陸市場展開交流,臺灣廣電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作主題演講時這樣表示。

中華經貿文創交流協會總顧問陳國祥表示,大陸向臺灣大幅度開放影視業,臺灣業者可以個人或團隊的身份參與競爭,也可參與兩岸影視作品的合作,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的善意。臺灣影視業應該抓住機遇、趁勢而上。

臺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王師表示,臺灣的人才由於市場、資金等限制,已逐漸缺乏競爭力,不少身邊的同業已赴北京、上海等地去尋求發展。王師認為,好的人才更需要舞臺,借由新的機會,相信臺灣的影視作品能夠獲得更多曝光機會,臺灣的影視產業及從業人員也能增強市場競爭力。

臺灣圓桌論壇協會理事長張顯耀表示,協會希望借由這個座談,整合臺灣電影、電視劇、廣播業等相關業內人士建議與意見,與大陸方面溝通對談,推動惠台舉措更好地落實,讓兩岸影視文化產業合作雙贏。

舞臺廣闊

「這真是太好的消息!」得知大陸送出「大禮包」,臺灣知名演員方芳由衷表示。方芳認為,臺灣有很多優秀的演藝後輩沒什麼出路,大陸新政策無疑給他們更大的舞臺,她樂見臺灣年輕人未來的路愈走愈寬廣。

方芳說出了許多臺灣影視業者的心聲。今年將籌拍兩部大陸劇的製作人辛志諭同樣認為,新政策可以促進兩岸更多影視文化交流,也給臺灣台前幕後的藝人與工作人員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演出不受限,等於給臺灣演藝人員更多舞臺。」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沈玉琳說,這對臺灣演藝圈來說不僅是利多,也是增加就業的好機會。他感慨臺灣演藝圈日漸式微,就像其他產業一樣,源頭活水來自於對岸市場。

臺灣知名製片李烈和葉如芬曾製作《健忘村》等影片,兩人對此樂觀其成。李烈認為,兩岸電影人互動增多、交流增多,對技術或視野提升都一定有好的影響。葉如芬表示,這是更好的開始。

知名導演朱延平認為,其實大陸一直在讓利給臺灣。他8年前拍《功夫灌籃》,啟用周傑倫、陳柏霖等多名臺灣演員,大陸、香港主創人數低過兩岸合拍比例,依舊登上大陸院線,讓他成為「破億俱樂部」導演之一。

心靈契合

對於很多臺灣影視業者來說,大陸送出「大禮包」,除了展現文化自信,也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具體落實。

臺灣電視劇製作產業聯合總會會長林錫輝表示,影視行業屬於文化範疇,文化要多交流,才會更進步。林錫輝說,兩岸民眾的相互認識、瞭解是兩岸和平的基本元素,而影視作品恰恰承擔了這一功能。兩岸合作是「百花齊放」,臺灣人才應抓住機遇,發揮才能。

臺灣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表示,對於大陸的善意,臺灣業者既要抓住機遇,努力有一番作為,也要積極思考如何提升作品品質,在影視劇中展現出臺灣特色。他舉例說,如果拍攝講述臺灣民眾抗日的故事、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等,不僅可以展現出臺灣的特色,還可以讓大陸民眾更瞭解臺灣,進一步拉近兩岸民眾的心靈距離。

汪威江認為,兩岸影視文化交流需要有長遠的目標、卓越的眼光、開放的態度、真誠的熱情,才能創造出感動兩岸人心,促進彼此瞭解,增進同胞感情的機會。他希望台當局不要回避問題,協助臺灣影視業掌握大陸市場的機遇、提振產值。

“期盼兩岸業界攜手,在創作機制、內容形式上創新,讓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合作走上新的歷程,創造新的價值”。汪威江表示。

[责任编辑:雍紫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