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舞台上,那棵村口的老榕樹依舊還在!」   ——《寶島一村》首演十周年劇組再聚首

2018年-08月-16日 16:09:37来源:新華網

「舞台上,那棵村口的老榕樹依舊還在!樹下的幾位阿伯,也都還在。」   

「我們在舞台上,從『20歲』演到『七八十歲』,心中浮現的是我們父親一輩人的身影,那是兩岸之間相通的情感紐帶。」   

被大陸劇評界讚譽為「當代話劇舞台巔峰之作」的話劇《寶島一村》,2018年迎來首演十周年。   

目前正在參加大陸巡演的《寶島一村》3名男主演——屈中恒、馮翊綱、宋少卿2日晚在上海徐家匯「上劇場」再聚首,回憶《寶島一村》走過的10年之路,也回味台灣眷村文化的起落興衰。   

500多名來自兩岸的《寶島一村》「粉絲」,見證了這一晚的「村裡聚會」,人們為10年來劇組的傾力投入和付出鼓掌喝彩。   

1964年出生于高雄左營眷村的馮翊綱一直愛說相聲,在出演《寶島一村》前,他在台灣以演相聲劇聞名。《寶島一村》中,他扮演的「小朱」有不少悲中帶喜的笑料,但最令他感慨的是,每當舞檯燈亮,就會想起自己「兒時眷村的家」,每次在舞台上演出的3小時,就好像「時空穿越」一般,回到難忘的光。  「《寶島一村》的舞台安裝到哪裡,我的『村子』就又『復活』了!」他說。   

《寶島一村》的故事從「老趙家」「小朱家」「周寧家」31949年赴台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呈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縈繞海峽兩岸的鄉愁。   

統計顯示,這部由台灣電視人王偉忠創意發起、賴聲川和王偉忠共同編導的話劇,自200812月在台北舉辦全球首演起,累計已演出235場。劇組足跡遍佈海峽兩岸,還遠赴海外的新加坡、美國等地公演,受到歡迎。《寶島一村》觀眾總人次已超過22萬。   

「一部戲,從自己的40歲演到了50歲,對我來說很特別。」在劇中扮演「周甯」的宋少卿十分感慨,他覺得每次上台,心中揮之不去的是父輩的影子。 

眷村是台灣特色的社會生活形態之一,指1949年前後自大陸各地赴台的軍公教人員聚集的社區。據統計,台灣有800多處眷村,到2008年賴聲川率表演工作坊排演《寶島一村》時,約有80多處列為保護基地。

「《寶島一村》就像是一座『活』的博物館。」在《寶島一村》監製丁乃竺看來,眷村文化依舊在快速消亡,這意味著這部話劇本身是在「用劇場書寫歷史」。   

從眷村走出來的王偉忠,曾連續拍攝多部眷村題材紀錄片並出書。他曾建言,保存眷村文化,不僅僅是修修建築、開個餐廳這樣簡單,應當發揮眷村的觀光功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對眷村感興趣。   

後來,他就與賴聲川一道從25個家庭的100多個故事中濃縮出舞台上的《寶島一村》故事。   

「每次演出都是一次和『村民』見面的機會。」扮演「老趙」的屈中恒說。   

據介紹,2018年下半年,《寶島一村》將在大陸的南京、北京、天津、武漢、溫州、上海等多座城市巡演,隨後於冬季返抵台灣演出,12月將再度在台北市公演。

[责任编辑:刘雅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