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臺歡歌情誼濃 科技賦能往前行——兩岸媒體人見證八桂大地向「新」發展

2025年-04月-07日 09:34:00来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記者 李寧)錦繡壯鄉歡歌起,八桂大地客如雲。三月的廣西,是民歌的世界、舞蹈的海洋,處處洋溢著喜悅,迸發著活力。3月28日至4月3日,2025年桂臺各民族歡度「廣西三月三」活動兩岸媒體參訪團來到南寧、玉林、崇左等地,用腳步丈量八桂大地壯美風情,用鏡頭捕捉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用文字書寫兩岸同胞綿綿親情,多彩的廣西大地,一幅綠色和諧、創新潮湧、民族團結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踏歌而來 兩岸同胞訴親情
  「三月三,歌圩鬧。」在這承載著深厚文化記憶的日子裏,各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堂,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這一天,也因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的融入變得格外亮麗。
  3月31日下午,2025年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廣西三月三」大聯歡活動在南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當來自臺灣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走入會場,會鼓、蘆笙齊鳴,象徵吉祥如意的繡球早已備好,嘹亮的山歌響徹會場。
  自2016年來,臺灣多地多界別代表特別是少數民族同胞,累計有140多個團組、3500多人,連續10年來桂共享節日風采。桂臺各民族歡度「廣西三月三」大聯歡活動成為密切桂臺各民族同胞往來、深化兩地人文交流互鑑的金字招牌。
  在今年的活動上,兩岸同胞同臺共唱、同臺共舞,既有飽含寶島風情的《高山情意濃》,也有體現壯鄉風味的《壯族敬酒歌》,演繹的方式不同,但都流淌著對彼此的濃濃祝福。尤其,當《明天會更好》音樂響起,引發臺上臺下大合唱,兩岸一家親具象化呈現。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化同音樂,看到大家一起唱歌,快被感動哭,有種回到家的感覺。」來自臺灣的自媒體博主樂島說。「我們有著同樣的黃面板、黑頭髮,不管走到哪裏,我們都是中華民族。」臺灣少數民族同胞潘美香也被現場的氛圍感動。
  感動,是大家的共同體會。來自臺灣的00後少數民族女孩金立軒同樣深受感動,她說,大家唱歌跳舞時的歡樂和互動遊戲時的同心協力,都表現出兩岸人民是一家的緊密情感,「我也深刻體會到,交流是兩岸人民最美麗的故事,也是中華民族最動人的牽絆」。
  當兩岸同胞跨越山海,將心手相牽,唱出的不僅是深情的山歌,更是兩岸一家親的動人篇章。
  尋古訪今 文旅融合繪美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廣西,是縈繞在無數遊人心頭的詩與遠方。此行,兩岸媒體人行走在如畫世界,深深感受到綠色生態、文旅融合爲經濟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
  在峒那嶼灣,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水波碧綠、花草搖曳,純美秀麗的喀斯特山水風光,豐富多彩的土司、邊關、壯鄉文化,為這裏增添無限魅力;在明仕田園,山環水繞,喀斯特峰林形態各異,魚鱗壩邊水流潺潺,吸引眾多遊人拍照打卡;在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鬱鬱蔥蔥的植被中,猴群悠然進食,生態環境的改善,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傳承千年,懸崖峭壁上的文明——花山岩畫帶著神祕面紗從歷史深處走來,吸引一波波遊客前來探祕;歷經400多年滄桑,被譽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歸龍斜塔依然巍巍屹立在江心孤島之上,古人先進的設計理念讓眾人驚歎;容州古城內,全屋不加一顆鐵釘、四柱懸空的真武閣屹立不倒,引得遊客爭相探訪;鵬垌村內,一座座古民居變身「新」民宿,文旅融合創新,讓百年古村煥發勃勃生機……
  「廣西很適合發展文旅產業,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像花山岩畫,這些都是不可複製的。保護瀕危動物的同時,也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讓我印象深刻。」臺灣TVBS記者陳相如以「更加網紅」評價廣西這些年的變化。她指出,這些特殊的「網紅打卡點」結合了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看點十足,非常珍貴。
  《臺灣導報》記者蔡淑娟表示,廣西資源豐富,臺灣民眾來這裏可以找到不同領域的發展。她說,她所認識的臺灣農人把島內水果品種帶到廣西后做了改良,結合本地資源取得了很好的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雙贏」。臺灣媒體人黃翔泰也喊話臺灣朋友來廣西發展休閒農業。
  向「新」發展 科技賦能添動力
  當前,人工智慧成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廣西作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主動擁抱人工智慧時代,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
  從傳統生產到科技創新,廣西玉柴集團完成了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走進玉柴集團五發車間,只見鐳射叉車穿梭運送物料、機器臂高速有序運轉,偌大的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人。「加工中心機床裡的裝置,全部由智慧化加工完成。」玉柴集團五發車間國六班長陳飛介紹。
  據悉,玉柴集團2019年建成了全新智慧化工廠,生產線採用國際先進的MES(數字)管理系統,從原材料到最終成品,所有的生產、儲存、搬運、檢測環節無須人工操作。
  在三環集團,兩岸媒體也看到科技賦能產業向「新」發展。三環集團行政經理樑梅芳介紹,公司當前著力於智慧化生產,除傳統日用陶瓷,也進入高科技陶瓷領域,與國內各大高校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生產出奈米陶瓷、特種陶瓷、生物陶瓷等,「未來是AI時代,我們要跟上國家的發展步伐」。
  在玉林福達國際香料物流港,兩岸媒體人見到「南國香都」玉林的經濟活力。當聽到香料商戶將「一個億」作為今年的「小目標」,大家不約而同發出讚歎,城市的發展活力、經濟動能,正體現在每個個體身上。據悉,爲了加速發展步伐,目前,物流港上線了運營「中香網」香料產業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發展香料直播電商、香料現貨交易等業務,用數字科技賦能香料產業升級。
  臺灣媒體人黃翔泰用「開了眼界」形容這次參訪。他表示,三環集團從新材料入手,進軍生物科技賽道,值得臺灣生物科技廠商借鑑、合作,「希望臺灣廠商多到大陸走動,瞭解大陸各個產業的發展程序,找到兩岸合作共贏商機」。
  正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灣灣姐」表示,以前只知道廣西在旅遊業、農業方面做得好,沒想到在工業科技方面也這麼厲害,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地方。臺灣媒體人江文賓感嘆,「20年前來過一次廣西,如今再來,變化太大了,整體都在變」。
  一趟參訪,看不完的美景,道不盡的感動,說不完的震撼。幾天的行程中,兩岸媒體人在八桂大地感受到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情厚誼、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獨特魅力、文旅融合的無限潛力、科技創新的澎湃活力。一路奮進一路歌,廣西正以開放包容之姿、創新求變之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

[责任编辑:滕丹丹]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