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陸吧】大漠深處奏響綠色協奏曲 為世界治沙奉獻「良方」

2018年-08月-16日 16:20:10来源:關注31條

庫布其沙漠,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邊緣、黃河南岸,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曾被稱為「生命禁區」。

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被巴黎氣候大會標舉為「中國樣本」。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庫布其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大漠深處奏響了綠色發展協奏曲,為築牢大陸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巨大貢獻。

「沙進人退」下必須果斷抉擇

「試想這樣一個地方,那裡的溫度可升至50攝氏度,並且烈日炙烤、狂風肆虐,揚塵漫天;試想這樣一個地方,那裡幾乎沒有食物和水源」,紀錄片《地球脈動2》中如此形容沙漠,而要在沙漠中生存,需要擁有超乎尋常的生存策略。

庫布其沙漠就曾面臨這樣的拷問。

庫布其治沙軍人物——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回憶,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饑餓和沙塵暴,最大的理想就是吃上白麵饅頭。

1988年,放棄鐵飯碗到杭錦旗鹽場(億利集團前身)上任的王文彪,在前往鹽場的路上沙漠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汽車撞上沙堆拋錨了。鹽場的情況也不樂觀:沙漠對鹽場不斷吞噬,導致鹽場每年虧損500萬元,為了生計,王文彪決定種樹治沙,擋住沙漠的「侵略」。

如今回想治沙路,王文彪說,「治沙的初衷就是為了生存,沒有那麼高的覺悟。」後來,越來越多的沙區百姓為了生計,也開始種樹治沙。

1992年,由於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嚴重落後,運輸公司的貨車、客車經常遭遇洪水,損失嚴重。時任杭錦旗交通局副局長的白富華想到了修一條穿沙公路。

如今的穿沙公路

勘查設計、立項……1997年6月16日,在杭錦旗政府以及億利集團等多方籌措下,庫布其穿沙公路的修建在敲鑼打鼓中啟動了,1000多人組成的築路大軍,分三路開進沙漠。

從1997年10月開始,杭錦旗在三年內舉行了五次治沙大會戰,每次近萬人。參加大會戰的有領導幹部、農牧民群眾、機關企事業職工、在校師生,年齡最小的七八歲,最大的七十多歲。

這條穿沙公路如同一把利劍,插入沙漠腹地,這條穿沙公路的修建,也結束了當地「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

沙漠開始有了回報

如今的庫布其沙漠 大漠中也見了綠色

種樹、護林,為了沙漠中那抹綠色,人們起早貪黑。

但在沙漠中種樹,成本很高,僅憑一腔熱血難以堅持,像修建穿沙公路一樣全民總動員也不現實。

為了吸引和鼓勵更多人參與到種樹治沙中,億利集團推出了「承包制」:由億利提供技術支援,以2000元一畝的價格集中連片將沙地承包給種植者,設定85%存活率的考核目標,分三期3年付款與考核,存活率不達標者將扣除相應的款項。

這一舉措引導農牧民加強種植學習和創新,提高了種植的存活率,也讓種植成為農牧民的專業和職業。僅此一項,便讓幾千個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也擁有了一支超過5000人的專業種植治沙隊伍。

在不斷嘗試中,億利集團發現甘草的存活率很高。作為一種中草藥,甘草既可以治沙,還能改良土地,更重要的是能產生經濟效益。

億利集團快速推廣甘草種植,並研發出甘草平移法,將甘草「橫」著種,治沙面積擴大了10倍。

隨後,與沙漠抗爭過程中,億利集團意識到,沙漠光熱資源也是一種財富,開始發展生態光伏產業。

沙漠中的生態光伏產業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牛俊雁說,立足于解決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問題,鄂爾多斯市堅持用產業化的思路指導生態建設,把防沙治沙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億利、伊泰、東達等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綜合體系,帶動農牧民脫貧超過10萬人,沙區農牧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元增長到1.5萬多元,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庫布其開出治沙」中國良方」

庫布其沙漠裡的種植業

目前,全球沙漠面積占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頭號殺手」。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荒漠化與貧困相伴相生,互為因果。

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開出了大陸戰勝「地球癌症」的良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沙漠治理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模式走進了塔克拉瑪幹沙漠、青藏高原、騰格裡沙漠等,也走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全世界荒漠化地區分享成功經驗和模式,不僅有助於這些國家生態修復和改善民生、消除貧困,而且有助於減少國家衝突和地區紛爭,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2017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達成《鄂爾多斯宣言》。庫布其沙漠的「沙漠綠色經濟」模式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爾多斯宣言》,代表著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獲得全球認可。(距大陸央視網報導)

[责任编辑:韩静]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