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陸吧】「雲上部署、終端應用」--科技助力人們防汛

2018年-09月-07日 10:14:40来源:關注31條
見到任新福時,他已經在拜寺口防汛點蹲守了一夜。作為銀川市西夏區防汛辦防汛站站長,每到下雨天,別人往家跑,他卻往外跑。
「現在好多了,以前就是靠感覺,天一陰就要去防汛點。現在靠技術,氣象部門一般提前12個小時會發佈預警,告訴我預測降雨時間和降雨量級,以決定是否需要疏散群眾。」任新福說。
拜寺口防汛點距離著名的賀蘭山滾鐘口景區很近。任新福介紹,由於賀蘭山土質較為疏鬆,山洪溝落差大,一旦發生暴雨,洪水流速特別快,根本來不及反應。因此,氣象部門提前預警就格外重要,而且資訊即時更新,每隔半小時或幾分鐘就會收到相關資訊。
在任新福的印象裡,今年降雨似乎格外多。截至8月13日,賀蘭山沿山已經出現6次暴雨天氣,歷史同期一年最多是一到兩次。「6次中氣象局對降雨量和可能產生洪水的預警,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如果沒有這種精准預報,防汛抗洪壓力可想而知。」任新福感慨。
其實,不只是防汛,精准扶貧、助力特色產業,所到之處,人們對氣象資訊化、現代化所帶來的獲得感溢於言表。
過去,1個人每天最多能寫7份農業氣象服務材料。現在,通過寧夏智慧化綜合氣象業務服務共用管理平台,一天可以自動生成發佈上百份服務材料。
「如果說過去我們是裁縫鋪式的生產模式,那麼現在就是智慧化的流水線生產,氣象服務產品更精細,更貼合用戶需求。」有工作人員說。
據寧夏自治區氣象局觀測與網路處處長陳海波介紹,為解決以前資料庫分散、重複問題,2015年,平台搭建工作全面啟動,按照集約化、標準化、智慧化標準,全力推進基礎資訊、業務產品、服務產品三個資料庫,業務產品自動生成、服務產品智慧製作和服務資訊智慧發佈等智慧化系統,實現業務、服務、管理「雲上部署、終端應用」。
「雲平台的資料庫就像一個巨型超市。海量的基礎資料、區市縣三級業務服務產品,要什麼都有,而且品質有保證。」寧夏氣象台副台長楊侃說。
在寧夏,一座座酒莊可謂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看重的,是這裡獨特的氣候條件。現在,讓他們滿意的還有無微不至的氣象服務。
「在釀酒葡萄放條、開花、坐果、採摘、埋土等各個環節,氣象部門圍繞釀酒葡萄生長全生育期提供了十幾種預報產品,做到全方位服務。」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點閩寧鎮,立蘭酒莊總經理邵青松說。
在他的酒莊裡,氣象部門為他免費安裝了農田小氣候站,通過手機APP,可以看到種植基地的土壤溫度、濕度,以及各種天氣資訊。「比如葡萄放條時,如果有霜凍,我們會根據降溫幅度提前做出相應的調整。」邵青松說。(據大陸科技日報報導)

[责任编辑:韩静]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