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陸吧】昔為天子庫 今作領頭羊——兩岸記者看廣州的時代擔當
兩岸媒體人在廣州天和中央商務區合影。(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網11月2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鼓勵廣東大膽探索、大膽實踐。廣東40年發展歷程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廣州,作為廣東省省會,在很多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改革開放40年來,它已成為國際大都市和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擔當著領頭羊的引領角色,發揮著排頭兵的帶動作用。事實上,早在兩百餘年前,廣州便是中國與西方通商的重要口岸,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壟斷著中外貿易;相較其他地方,彼時的廣州最先接觸西方先進事物,為清王朝創造了不可盡數的財富,故被稱為「天子南庫」。
「曾記盈盈秋水闊,好花開滿荔枝灣」,10月31日至11月1日,參加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聯合報導活動的兩岸記者來到秋日如春的羊城,探尋其在物聯網領域和為台灣同胞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上起到的引領示範作用。
領軍企業多,帶動大陸物聯網產業發展
作為互聯網的應用和拓展,物聯網逐漸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廣州則坐擁不少具有廣泛影響力甚至是領軍式的物聯網企業,引領大陸相關行業不斷前行。
花木掩映中,微信總部驀然出現在兩岸記者眼前。經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18年6月,微信月活躍用戶量已達到10.6億,其中,60%集中在15歲至29歲。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小程式功能於2017年上線,開闢了新的萬物互聯形式,深度契合了「物聯網」這一概念。台灣指傳媒社長游勝鈞對此表示,微信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使用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這說明大陸超級電腦研發實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台灣民眾常用的Line雖和微信一樣可用來溝通,但沒有後者的眾多功能。「如果台灣民眾想與全世界互動,還是要用微信」,他說。
當前,語音交互已逐漸成為物聯網應用中高頻出現的技術板塊,而科大訊飛正是這方面取得較高成就的公司。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該公司在語音辨識、語言翻譯等人工智慧技術上研發的產品,不少人直呼「神奇」「有趣」。「我們和台灣一些企業保持著良好合作關係,如華航、裕隆汽車、國泰金控等」,在穗台胞、科大訊飛華南公司智慧客服首席專家李俊緯對兩岸記者說,「‘兩岸一家親’,希望我們能為兩岸科技帶來更多互動,促進更多應用的開發,從而普惠兩岸民眾」。
旺旺集團總部媒體公關總監李國彥對記者說,台灣也有類似的企業,但技術較為粗淺,不如科大訊飛的產品覆蓋面廣、水準較高。他表示,「大陸有硬體方面的優勢,如強大的程式設計力量,台灣則在創意、客戶資源等方面較有優勢,兩岸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上存在很大合作空間」。
重視獲得感,引領各地為台胞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據統計,截至2018年9月,廣州累計批准台資專案3304個,累計投資總額超過219.61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台資企業167家,常駐廣州的台商、台籍管理幹部及其眷屬約2萬人。繼「31條措施」和「粵台48條」發佈後,廣州於2018年7月正式出台「廣州60條惠及台胞措施」,給予台胞與廣州市民同等的待遇,讓在穗台胞台企更有獲得感。在大陸省會城市中,「廣州60條惠及台胞措施」的發佈時間僅晚于「杭州惠台60條」,彰顯了廣州的引領角色。
廣州市台協副會長、青年會會長江慶洋說,「近幾年,包括廣州市各級政府、廣州市台協在內的社會各方力量非常支持台灣青年來廣州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甚至還專門引進一些台灣的創業團隊」。他認為,在廣州創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企業的發展市場足夠大,廣州各級政府均有相關產業優惠政策」。
從事文化創意的廣州市台協青年會秘書長李宜靜則表示,廣州文創環境很好,當地政府給予了較多支持。「台胞居住證將極大地方便我們的生活,我已在廣州申領」,她說。《瞭望中國》雜誌社台籍實習生王琪說,「從暑期至今,我在廣州已生活數月,感覺和在台灣沒有什麼差別」。
兩岸媒體人在眾創五號空間採訪。(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位於眾創五號空間的台灣青年之家是在廣州市台辦「以台引台,以台助台」思路的指導和推動下,由在廣州創業、就業、學習的一批台灣青年組成的團體。台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表示,「不僅廣州市各級台辦給予我們大力協助,天河區也有扶持科技創新產業的辦法,使我們獲得了非常完整的政策支持」。如今,眾創五號空間已獲國務院台辦批准,成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據悉,廣州市已建立一批面向台灣青年的創業基地,涵蓋高新技術、電子商務、生物醫藥、藝術動漫等多個領域,為台灣青年來穗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援與服務。
「歌舞須連夜,神仙莫放歸」,唐代詩人宋之問曾這樣描述廣州的夜景。10月31日晚,兩岸記者登上總高度達600米的廣州塔,站在107層觀景台,放眼望去,江水緩流,一片靜謐;若遠眺珠江北岸,則大廈高聳,燈火輝煌,這便是天河中央商務區(CBD)。記者瞭解到,天河CBD在僅占廣州千分之二的土地上,貢獻了全市八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持續引領著廣州的變革與發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1978年至今,廣州已經歷40年的崢嶸歲月。未來,廣州仍將在眾多領域扮演著愈加凸顯的引領角色,更好地發揮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台灣網特約記者、《兩岸關係》雜誌社記者郝沛然)
兩岸媒體人在廣州天和中央商務區快閃。(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微信總部。(台灣網 陳佳慧 攝)
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眾創五號空間照片牆。(台灣網 陳佳慧 攝)
[责任编辑: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