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才:「26條」助台企在大陸安穩發展壯大

2019年-12月-18日 13:28:00来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8日電 台灣《中時電子報》17日刊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陳先才的評論文章稱,不論是之前的「對台31條」還是此次的「對台26條」,政策出台的大背景都是希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對台26條」的出台就是為讓台企能在大陸更安穩地發展、壯大,這對台商們而言又是一次珍貴的發展機會。
文章摘編如下:
「缺資金」是大陸台商由來已久的經營難題。實際上,不僅台商如此,大陸許多本土中小企業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台商由於融資管道比當地企業更有限,且有在台融資利率作比較,所以在大陸融資的意願更低,缺資金問題更為突出。現在不少在陸台企都選擇在台灣貸款,然後再從台灣轉帳到大陸。這不僅手續繁瑣,還需要支付高額稅費。
目前,台商需在大陸的銀行存有一定現金才能進行質押貸款,這對中小微台企而言有不小困難。最近公佈的「對台26條」措施對台企貸款問題進行了試驗性解決。
其中第8條提到,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這在實際操作上,便是要設立一個基金會,專門面向台灣中小企業開放融資,實際上是拓展了台商的直接融資管道。
筆者對福建台企進行了調查。儘管許多台企目前面臨成本上升、利潤縮減的問題,但他們也不願意搬走。因為企業生產必須與上下游產業相配合,形成同一類型的產業集群。大陸作為世界加工廠多年,而且地大人多,已經具備完備的產業鏈。企業擔心若把廠房搬到東南亞,需要重新尋找新的產業鏈,而且產業鏈條的長度和完整度不一定比得上當前。
大陸明確,「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便是給予台資企業同等待遇,在台企遇到大陸境外進口商品的傾銷、補貼或進口激增遭受損害或損害威脅時,可以受到大陸方面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的保護。這對大陸台企抗擊外部風險、穩定經營十分重要。
大陸5G發展勢頭強勁,並主動對台企伸出了橄欖枝,明確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換言之,大陸在搭建5G產業鏈時並不會把台企排除在外。台灣在電信行業一直有較強競爭力,能否在大陸的5G時代分一杯羹全看台企自身實力。
另外,不論是之前的「對台31條」還是此次的「對台26條」,政策出台的大背景都是希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此次提出「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援。」便是為台企在大陸,尤其是大陸鄰近台灣的省市「開綠燈」,通過更多地方性政策,給予台商更多的方便與優惠。
大陸與台灣在融合性發展上還有很大空間。台灣有近90%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有技術、機械化程度較高、非常具有突破性,但規模較小,市場開發能力不足。若兩地企業能進行較深層次的融合,便可一起開發投資,一起開拓亞非市場,而不用僅盯著美國、日本這些傳統市場。與傳統市場相比,非洲市場大、人口多,經濟發展水準較低,對台資中小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除此之外,以往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鮮少有台企參與,此次大陸提出,允許台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而在貨物流通方面,大陸表示要對台輸陸商品採取快速驗放,同時讓台企參與大陸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修訂,這兩條措施都可提高台灣商品在大陸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對台26條」的出台就是為讓台企能在大陸更安穩地發展、壯大,這對台商們而言又是一次珍貴的發展機會。

[责任编辑:张晓静]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