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與夢想齊飛 台青「登陸」創天地
2018年-08月-16日 15:58:50来源:中國新聞網
2017年12月初,24歲的台北青年吳宇恩「登陸」創業。如今,他在上海擁有兩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兩家公司成立時間恰好在大陸出台「31條惠及台胞措施」前後。
11日在福州參加第六屆海峽青年節活動,吳宇恩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作為台灣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副理事長,吳宇恩這兩年來已經組織了上百團組的台灣青年到大陸交流。「我一直是很有勇氣的人,想來試一下,過來開公司。」他笑說:「結果還可以。」
吳宇恩第一家公司開張時,按照當時規定,必須找一位大陸合夥人搭檔註冊。資金不足、人才不好招、報稅制度跟台灣也完全不同,「自己去摸,自己去碰」,吳宇恩形容自己「訓練得非常扎實」。
今年2月28日,大陸出台「31條惠及台胞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措施12條,包括台灣有關機構可與大陸開展合作,為台胞提供小額支付服務、征信服務等等。
「很多台企原來不能做的事情,『31條』後就可以了。」吳宇恩當即又成立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試水台胞綠色通道」。目前,該公司正研發人工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尋找政府招標專案合作機會。
「沒有『31條』,憑著孤勇到大陸打拼的台灣創業者真的很困難。」吳宇恩認為,問題的源頭在於台資企業被歸類於外資企業,「相較於政策利多,台資企業更需要有個公平的起跑點」。
台灣輔仁大學餐旅專業大學生高嘉璐說,她已決定畢業後到大陸就業和創業,不但希望大陸能提供更多元業種的實習機會,還建議針對台灣青年打造「就業博覽會」。
「我期待手機能夠裝上支付寶,去商店滴一下就可以買單。」台灣中央大學化學研究所研究生陳伯元笑說,他很喜歡大陸「出了地鐵站迎面就是大商圈的繁華感」,「但網頁連翻兩三頁都找不到大陸產業結構資訊,太需要資訊整合平台了。」
林智遠在福建平潭經營民宿,亦因此作為台灣專才被聘為平潭自由貿易區兩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參與當地旅遊開發。他親歷平潭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大陸歡迎台灣青年來打拼新天地。」
啟達創業海峽雙創基地總監范姜峰見證了幾十位台青創業者入駐基地,也見證了近10家台企孵化成功,「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才能消除兩岸差異。」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政策法規、社會人文客觀上存在差異,台灣青年背井離鄉到大陸創業需要很大勇氣,所提的建議切合實際,不乏建設性,值得重視,「站在兩岸立場上考慮問題的台灣青年,值得給予掌聲。」(完)
[责任编辑:刘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