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海峽來教書——探訪上海高等學府裡的台灣籍青年教師
2018年-09月-12日 10:35:56来源:新華網
「這件事情很重要哦,讓爸爸先辦完!」週末的清晨原本是全家酣睡的時候,但在9月1日星期六那天早上,40多歲的陳弘信帶著7歲的兒子、5歲的女兒,堅持到家附近的上海市青浦區夏陽派出所辦理居住證。
陳弘信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來大陸已有8年。
在大陸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到來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上海高校登記在冊參加工作的台灣籍教師總量已逾百人。陳弘信就是這「百分之一」。
「我們打算長期在這裡生活,所以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夠多多和大陸的同齡人接觸,更好地融入這裡。」陳弘信說,目前他的兩個孩子都在台商學校就讀,辦理了居住證後,就能夠和當地的孩子一樣,獲得更多進入公立學校的機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陸同事眼裡,陳弘信和藹恭謙、十分熱心。除了完成日常教學任務,他也十分關照在他之後前來大陸發展的台灣籍青年教師。
今年7月剛剛入職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金之豪就受到了前輩兼老鄉——陳弘信的支持幫助。
陳弘信的跨海教書經驗,對後輩很有用。陳弘信回憶,此前他曾多次參與籌備與台灣人才有關的交流對接會,幫助一些台灣博士有機會瞭解大陸的環境。「主要是向他們介紹大陸高校的總體情況,讓博士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避免出現『盲人摸象』的情況。」
在上海「落腳」沒多久,金之豪按照陳弘信的建議,辦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程式性事務。現在金之豪自己也有了辦理居住證的計畫,他說:「等居住半年期滿,就去辦證,真正融入這裡。」此前金之豪在台灣一家著名研究所工作,而今他希望能在大陸尋求「更大的突破」。
2015年,金之豪曾到大陸參訪,看到了科研事業要做大,兩岸手牽手會有好處。
近年來,大陸接連推出惠台政策,為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2017年,在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舉辦的一場交流對接會上,金之豪對大陸的高等學府有了更多瞭解。這讓他下決心跨越海峽來大陸「闖」科研,並于2018年成為上海高校逾百名台灣籍教師中的一員。
金之豪說,剛來到大陸不久,就接連聽說頒佈了多項惠台措施,這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說,大陸近日還宣佈取消台灣居民在大陸就業需辦理就業證的規定,這為他免去了很多困擾。
金之豪目前居住在學校附近的教工宿舍中。初來乍到的他還在逐漸熟悉適應新環境。
「來了以後發現,大陸對於科研事業的支援力度很大,硬體條件很好,基本沒有太多後顧之憂。」金之豪說,在與「前輩」陳弘信交流時,陳弘信還給出建議——「放下心來,好好工作」。
「前輩對我說,來大陸發展,有很多機會。如果你不努力,機會也不會屬於你;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穫。」金之豪坦言,相比台灣,大陸高校考核更嚴格、競爭更激烈,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比起帶著兩個孩子「紮根」上海的陳弘信,金之豪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現在仍居住在台灣。于金之豪而言,不能常伴在家人左右也是遺憾。他希望,自己既能把握個人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能與家人多團圓。
「我希望通過努力,讓自己的事業能有更好的發展,為孩子的未來提供更好的條件。」金之豪說,「好在現在兩岸往返方便了許多,我有機會也可以時不時回去看看孩子、陪陪家人。」
[责任编辑:刘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