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教師施沛琳:「31條」讓想來大陸的台胞更有安全感
福建省首批引進台灣高層次人才「百人計畫」入選者——台籍教師施沛琳,日前接受本網記者專訪表示,「31條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並將這些涉及方方面面的措施訴諸文字,讓想來大陸的台灣人覺得更有依據,更放心,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施沛琳,台灣台南人,曾在台灣《聯合報》從事記者工作25年。退休後,她選擇在廈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2年開始在閩南師範大學任教。
「我來大陸教學的時候,還沒有太多台灣老師來大陸,這裡的學生覺得很有新鮮感,他們會問我台灣的一些情況。去台北要玩什麼?吃什麼?如果他們中間有同學假期打算去台灣遊玩就會向我諮詢。」施沛琳表示,能讓大陸學生通過自己更清楚地瞭解台灣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覺得大陸這邊從來就沒有排斥過我們台灣同胞,我們學校(閩南師範大學)也有台灣教師獲聘為編制內教師,在工資福利等方面享有與大陸教師的同等待遇。‘31條措施’給予台胞同等待遇,涵蓋的內容豐富,有些措施甚至是我們都沒有考慮到的。」施沛琳坦言,因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有時候想到這些,會感動到想流淚。
6月6日,福建出台66條惠及台胞具體措施,結合在閩台胞的需求,對「31條措施」進行細化。施沛琳認為,「31條措施」以白紙黑字的檔發佈出來,讓想來大陸的台胞更放心。但在貫徹實施方面,也期望大陸各地政府和台胞互相體諒。「我覺得各地整體配套工作要儘快跟上,因為想來大陸發展的台胞以及在陸台胞都很關注。」
施沛琳以卡式台胞證為例,她說:「今年我在漳州的車站看到了可以用卡式台胞證取票的機器,當時非常興奮,拍下照片傳到朋友圈。但有時候出差,在某些火車站就沒有找到這樣的機器。這其中可能涉及機器的轉換等技術問題,所以進度慢一點我也理解。但有些台胞認為大陸各地政府應加快提供此類機器方便台胞出行,既便利在陸台胞工作和生活,也能吸引更多的台胞親歷大陸走走看看。」
對於台灣人才「登陸」發展,施沛琳表示,「登陸」發展其實也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台胞在決定前要考慮清楚,來大陸前要把功課做好,詳細瞭解你來之後會有什麼情況。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台灣教師在台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等措施為想要來大陸發展的台灣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如果確定要來大陸發展,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發揮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完)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