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台措施助力兩岸影視產業攜手發展」——訪台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

2018年-10月-09日 10:05:00来源:新華社

「從1989年開始參與兩岸影視文化交流,30年來我參加的交流活動超過300場。」69歲的中國視協理事、台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說。

汪威江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時,肯定大陸出台「31條惠台措施」對台灣影視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呼籲兩岸影視產業攜手發展。

「31條惠台措施」與台灣影視產業發展相關內容主要包括: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6年前,汪威江成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這讓他有機會結識更多大陸影視界同行,在推動兩岸影視產業合作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31條惠台措施」提出,鼓勵台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汪威江說,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台灣同行加入有關組織、行業協會,為兩岸交流貢獻心力。

汪威江認為,目前相關措施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未來出台更多細則,讓兩岸業者更有動力參與合拍片,製作出更多更好有助兩岸情感交融的節目。

熱愛中華文化的汪威江對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種種做法,感到氣憤和憂心。「這是當前台灣的大問題。如今一些台灣年輕人受教育、傳媒的影響,對中華文化缺乏親切感和歸屬感,當中少數還‘媚日’情結氾濫。」

他希望,經由大陸的協助,台灣影視產業能活起來。以兩岸題材的影視節目,讓台灣年輕人重新認識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中華文化的可貴。這項工作非常重要。

汪威江說,當年大陸引進台灣電視劇《一剪梅》《意難忘》都取得不錯的收視成績,兩岸合拍的《原鄉》也反響不俗。現階段民進黨當局千方百計「去中國化」,極力阻擋台灣與大陸合作,兩岸合拍面臨的阻力不小。

「建構播出平台,是當前推動兩岸合拍片的可行方法之一。」他建議,可在大陸一些電視台設立「海峽劇場」,開闢專門時段播放兩岸合拍劇。兩岸合拍劇在政策扶持下若能迅速壯大並保證品質,台灣各大平台也會爭相引進,有助解決產業振興、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問題。

汪威江的公司在台灣「中華電信」平台上有兩個頻道,一個是戲劇台,一個是旅遊台,收視排名靠前。戲劇台以兩岸戲劇為大宗,一年大概播出大陸連續劇25部,時間超過1000小時;旅遊台也會播放很多大陸觀光、人文地理相關節目。

「《甄嬛傳》《延禧攻略》在台灣很火,喚起了不少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汪威江說,今天兩岸影視業者要主動發揮影視作品寓教於樂的功能,在台灣民眾心中重新深植正確觀念。

對兩岸攜手開拓海外市場,汪威江充滿期待。他說,現在大陸影視產業發展,包括製作思維和技術提升已走在台灣前面。但台灣影視產業較早跟海外接軌,對外行銷方面經驗豐富。大陸現在是做大做強,台灣可做專做精。兩岸若能攜手合作,將會製作出更多受海外市場歡迎的精品。

「現在兩岸影視產業合作是有一些危機,但正迎來轉機。」汪威江說,只要我們能夠認清楚問題所在,用激情、熱情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兩岸影視業者就一定能攜手創造融合共贏的美好未來。

[责任编辑:韩静]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