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陸吧】「海上風箏」、「生態橋」……一個個工程拔地而起!

2018年-10月-05日 22:52:31来源:關注31條

「海上風箏」、「鏡成林」、「空中巨龍」、「生態橋」……從北國山麓到南海礁嶼,從西部高原到東方沃野,一個個工程拔地而起!

廣東: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海上風箏」成灣區新地標

「超級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的西人工島,即深中通道西人工島,位於珠江口零丁洋海面上,島體面積達13.7萬平方米,相當於19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從空中看,它就像是一隻巨型的大風箏飛躍珠江口。

在建設過程中,設者們將57個直徑達28米的巨型鋼圓筒深深地紮進海底,勾勒出了這個「海中風箏」。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中通道建成之後,將大大緩解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壓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突破「建設禁區」

正在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位於福建省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全長16.34公里,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大橋所處的臺灣海峽是個大風口,全年有230多天有7級以上的大風,每年留給建設者的有效施工時間不到120天,而且這裡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因此曾被一些人視為「建橋禁區」。在這個「建橋禁區」裡,建設者們已經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完成了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多項基礎建設。

103日早晨6時許,工人們就開始忙著往合龍吊架上澆築混凝土,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完成,標誌著大橋的混凝土鐵路梁終於全部貫通。

甘肅敦煌:光電產業園區戈壁灘上「鏡成林」 光能變電能

在甘肅敦煌鳴沙山北面的光電產業園區,兩座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就像兩個碩大的「向日葵」,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

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的二期100兆瓦項目,被列為第一批「國家太陽能光熱發電示範項目」。12000多面、140多萬平方米的定日鏡,分佈在800公頃的

「定日鏡叢林」組成一個大型的凹面鏡,將太陽光聚焦到中間260米高的吸熱塔上,進而利用高溫加熱塔里的熔鹽。被加熱好的熔鹽以565℃高溫儲存在塔下部的保溫罐裡,然後通過蒸汽發電機,將這些熱能轉換為電能。

良好的儲熱技術,使光熱電站在陰雨天或者晚上都能平穩發電。

新疆巴楚穿越沙漠的「空中巨龍」

「空中巨龍」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的英吾斯塘鄉。沙漠中,由一座座巨大的鐵塔接力貫穿起來的這項工程,就是國家助力南疆發展建設的「750千伏巴楚-莎車-和田」輸變電工程的一部分。

十一期間,工程已經進入附件安裝階段。這條線路總長達554公里的輸變電工程建成後,將破解南疆電能不足的瓶頸,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基礎保障。

新疆:台特瑪湖大橋穿越湖區「生態橋」

格庫鐵路台特瑪湖特大橋工程位於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腹地,設計長度24.5公里,是新疆庫爾勒到青海格爾木段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塔里木河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台特瑪湖是塔里木河的最終注入地。為了保護湖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早在2014年大橋建設之初,施工方案就進行了多次修改。

鐵路穿越湖區的方式,由最初在湖面乾涸區鋪軌變成現在的橫跨台特瑪湖的方案。750座橋墩撐起了高15米,長24.5公里的橋面,未來列車將通過大橋在空中穿越台特瑪湖,大大降低了鐵路建設對湖水造成的影響。

[责任编辑:韩静]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