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甘肅隴中脫貧故事裡的「台灣注腳」
2018年-09月-18日 13:20:58来源:中國新聞網
步入紅星村,循稚氣童謠,一所嶄新幼稚園映入眼簾。這座位於甘肅廣河縣扶貧重點村的首家幼稚園,由台灣頂新集團捐資興建。
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近日來到甘肅,探訪當地精准扶貧工作。地處隴中地區的廣河縣,是中共中央台辦自1995年以來的定點扶貧縣。
在紅星村幼稚園,廣河縣教育局局長馬武新向兩岸記者介紹,該園2017年5月建成、9月招收首批學生。目前,學生人數從40多人增加到86人,由4名全職教師負責照看。
廣河縣98個行政村,有89所幼稚園,多數是2015年以後修建。馬武新說,台商捐助了其中7所。這些幼稚園解決了農村幼兒就學難問題,也讓廣河縣學前教育普及率提高到臨夏回族自治州前列。
據介紹,近兩年,台商資助廣河縣教育金額達14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涉及學前、中小學及高中教育各個階段,廣河縣教育品質穩步提升。馬武新表示,當地民眾重視教育的程度有了明顯改觀,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人數較去年增加3600多人,許多輟學孩子重返課堂;另外,當地2018年高考大專以上錄取率近85%,較往年提升顯著。
由中台辦掛職到紅星村任第一書記的常超認為,教育可以讓農村學子告別父輩的生產生活模式,擺脫貧困,向更穩定和富足的生活邁進。
長遠來看,教育是扭轉地區貧困的有效方式;但短期而言,投資和產業發展是精准扶貧的「利器」。在廣河縣產業扶貧過程中,台資企業扮演重要角色。
同樣從中台辦到廣河縣掛職副縣長的李楊談到,根據該縣少數民族集中的特點,發展「炕頭經濟」,讓民眾在家門口從事來料加工行業,是符合縣情的扶貧策略。
通過中台辦牽線搭橋,台資企業廣州中譽電器有限公司將一組聖誕燈加工製造專案外包到廣河,解決了當地1000餘個勞動力就業問題。每人每月可拿到近2000元收入,高於貧困線標準。
李楊表示,當地將繼續通過各種管道與台商對接,引進符合廣河縣實際情況的產業類型,加強產業扶貧、「產品入戶」建設,爭取每個村都打造一種主導產業,激發民眾脫貧致富的幹勁。
廣河縣縣長馬東升與兩岸記者座談時提到,台商累計在該縣實施大小專案100多個,投資逾4000萬元;新世電子、緯創電子、清祿鞋業等台資企業與當地簽訂長期用工協定,吸納千餘名務工人員。
此外,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台協,全國台企聯,台灣多個社團組織定期到廣河縣考察,踴躍捐錢捐物,改善貧困村民生活。如今年5月,台灣愛盲協會向該縣捐贈白內障人工晶體100枚,並組織台灣眼科專家為當地民眾免費開展白內障康復手術近50例。
馬東升介紹,當前廣河有貧困人口6454戶、32345人,比2014年減少近45%。預計2019年底,當地將實現全面脫貧。
台胞台商為廣河的脫貧故事添上了一筆「台灣注腳」。(完)
[责任编辑:刘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