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在東莞】東莞市出台“77條措施” 促進莞台合作交流

2018年-11月-23日 13:29:14来源:台灣網

台灣網1122日東莞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論述和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惠台31條措施”及廣東省台辦、省發展改革委“惠台48條措施”。近日,東莞市台辦、市發展改革委正式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莞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乾措施》(簡稱“惠台77條”),從深化莞台經貿合作、推動東莞市台資企業實現倍增、促進莞台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台胞在莞實習就業創業、便利台胞在莞居住生活等五個方麵提出了明確措施。(完)

東莞市貫徹《 關於進一步深化莞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乾措施》實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進一步深化莞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東莞市居民同等待遇,促進台資企業紮根東莞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台辦、國家發改委《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乾措施》及廣東省台辦、省發改委《關於促進粵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乾措施》,結合東莞市實際,特製訂以下貫徹落實措施。

一、深化莞台經貿合作 

1.鼓勵台資企業重點投資東莞市機器人、智能裝備、智能終端等智能製造產業及芯片、高端顯示屏等智能製造的關鍵環節配套。推動台資傳統製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升級,促進台資參與智能製造產業鏈升級。東莞市的台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製造2025”戰略以及國家、省和市相關支持政策措施。

2.鼓勵台資企業參與實施《“東莞製造2025”規劃》的創新製造、優質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集群製造六大工程。支持台商投資東莞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享受相應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3.積極落實國家各項惠企減稅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措施。在東莞的台資科研機構、研發中心采購大陸設備享受全額退還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4.引導和推動台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快研發中心、技術中心、檢測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鼓勵台資企業在東莞市設立研發集團總部、區域性研發中心等,製定相關政策加大台資研發機構認定和支持力度,引導台資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機構。

5. 台灣地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東莞注冊的獨立法人,一般可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東莞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

6.已在東莞注冊落戶的台資企業及台灣同胞,其台灣地區科技成果在東莞轉化的,可享受東莞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對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達標的台資企業予以資助。對獲得國家、省、市專利獎的台資企業予以獎勵。

7.引導台資企業研發機構主動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發,強化高校院所應用科研導向,構建產學研利益共同體。

8.鼓勵台商投資依法依規以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參與東莞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國家、省、市相關支持政策。

9.保障東莞市台資企業在投資核準、政府扶持、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等方麵享受內資企業同等待遇。簡化台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管理製度。

10.支持台資企業公平參與東莞市、鎮(街道)政府采購。

11.支持台資企業通過合資合作、並購重組等方式參與東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

12.探索土地彈性年期出讓和差彆化低價政策,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台資製造業企業用地,在符合規劃和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提高容積率、宗地合並或分割、調整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和綠地率等規劃指標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差額。

13.對於屬於廣東省確定的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台資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彆相對應東莞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14.鼓勵台資企業參加政府及有關商會組織的推介會、交流會、展覽等各類經貿活動,加速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

15.鼓勵東莞台資企業到粵東西北地區投資發展,並針對性的組織東莞台資企業與東莞對口幫扶的韶關進行資源對接,享受《東莞市鼓勵優質企業項目落戶莞韶產業園暫行辦法》的優惠措施。

16.積極創造條件,重點加強與台灣在農業優良品種、種質資源和先進栽培技術方麵的交流合作,將台灣名優花卉、水果及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技術作為引進重點,爭取在花卉、水果、農產品加工等方麵引入更多台商投資項目,促進東莞市農業結構優化。

17.在東莞市注冊的台資農業企業可與本市農業企業享受同等的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18.積極引進台資證券、基金、期貨及證券投資谘詢公司。鼓勵和支持在莞經營的台資金融機構擴大經營網絡、拓展金融業務。

19.台資金融機構、商家可與東莞市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鼓勵東莞市金融機構優化台灣同胞金融服務,為台灣同胞辦卡開戶提供便利。

20.支持東莞市相關征信機構按照規定與台灣征信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為莞台兩地個人和企業提供征信服務。

21.台資銀行可與東莞同業協作,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22.鼓勵東莞台資融資租賃公司為東莞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租賃服務,並享受政策優惠。

23.促進台資企業的資金、技術、產能、人力資源等要素流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領域。支持台企台商擴大對機器換人、電子商務、保稅物流、進口分銷、信息技術、融資租賃等行業的投資參與。

24.經認定的在鬆山湖內注冊的台資生物企業,根據新藥研發過程中階段成果給予獎勵或者補貼,一是對獲得化學藥品國家1類、中藥(天然藥物)國家1類、生物製品(主要包括:治療用生物製品13類和預防用生物製品12類)新藥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的項目,分彆一次性給予120萬元、160萬元、200萬元資金獎勵;其他每項獎勵80萬元;二是根據研發進度對臨床研究費用進行補貼,按臨床試驗Ⅰ期、Ⅱ期和Ⅲ期分階段補貼:完成臨床試驗Ⅰ期,並開展臨床試驗II期,給予申報企業100萬元的補貼,其他每項補貼50萬元;完成臨床試驗Ⅱ期,並開展臨床試驗III期,給予申報企業400萬元的補貼,其他每項補貼200萬元;完成臨床試驗Ⅲ期,並取得藥品注冊申報受理號,給予申報企業1000萬元的補貼,其他每項補貼400萬元。

25.經認定的在鬆山湖內注冊的台資生物企業,對獲得化學藥品國家1類、中藥(天然藥物)國家1類、生物製品(主要包括:治療用生物製品13類和預防用生物製品12類)新藥產品注冊證的企業,再分彆一次性給予2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資金獎勵;其他每項獎勵100萬元。

26.在鬆山湖內注冊並按《東莞市招商引資重特大項目認定管理辦法》認定的生物產業重特大項目,並取得東莞市商業銀行機構新增貸款的,按每個項目每年實繳貸款利息(不包括罰息)的50%給予補貼,每個項目貸款貼息時間最長不超過5年,享受總扶持金額最高不超過2500萬元。

27.對經國家認定且在有效期內的東莞市外高新技術的台資企業整體遷移或將總部落戶鬆山湖,一次性給予40萬元落戶獎勵;落戶三年內納入規模以上企業統計且在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期內的,再給予10萬元獎勵。

二、推動東莞市台資企業實現倍增 

28.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享受政府以購買服務方式,聘請資源池內機構、專家顧問等,為試點台資企業分類開展“診斷把脈”,協助企業列出涵蓋政府服務、專業服務等需求的“倍增需求清單”。專業服務需求方麵,試點台資企業可通過市場化方式自主選擇合適機構購買谘詢服務,市財政對服務費用給予最高50%的事後補助,每年每家試點企業最高補助200萬元,相關費用可納入後述的服務包獎勵政策費用範疇。

29.創新開展試點企業服務包獎勵政策,補助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自2017年起購買中介服務等生產經營輔助行為的支出(中介服務目錄由市倍增辦另行製訂),服務費用資助比例最高為實際支付費用的50%。承諾3年內倍增的試點台資企業,其服務包獎勵政策補助年度為2017年至2019年,單年補助金額為企業稅收對財政貢獻市級留成增長部分的50%、最高500萬元;承諾5年內倍增的試點台資企業,其服務包獎勵政策的補助年度為2017年至2021年,單年補助金額為企業稅收對財政貢獻市級留成增長部分的30%、最高300萬元。企業於承諾倍增期限內提前實現倍增目標的,可提前至實現目標當年提出申請,市財政將追溯至2017年的服務包累計獎勵金額一次性撥付至試點台資企業。

30.有意向申報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的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對其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擇優給予財政資助,單個項目資助比例最高可達項目總投入的25%,資助額度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31.優先輔導、推薦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台,重點指導試點台資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運行管理,鼓勵建立創新激勵機製和分配機製,提升試點台資企業的創新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

32.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實施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的,最高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4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不超過1500萬元;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的,最高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3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不超過600萬元;實施自動化改造項目的,最高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不超過400萬元。

33.對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係標準認定的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每家獎勵50萬元。支持試點台資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按企業信息化建設當期投入總額的30%給予財政資助,每年每家企業最高200萬元。鼓勵試點台資企業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自主或二次開發,發展定製化生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協同製造等新模式,將價值鏈向服務環節延伸,重點扶持企業實施“互聯網+”先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項目,最高按項目總投入的35%給予財政資助,最高300萬元。

34.鼓勵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在不增加用地的情況下,采取“工改工”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試點台資企業提高開發建設強度,放寬限製條件,簡化審批程序。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試點台資企業收購的廠房產權證照不全的,納入補辦備案台賬,按照已建房屋補辦政策完善手續。相關審批環節、稅費標準按照已建房屋補辦政策規定的最優惠條件執行。

35.對符合條件的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協同倍增台資企業給予相關資助。一是印花稅補助,對試點台資企業在兼並重組過程中產生的印花稅,市財政給予50%的事後補助,最高1000萬元;對協同倍增台資企業市鎮財政合計給予50%的事後補助,最高500萬元;二是貸款貼息資助,對試點台資企業在兼並重組過程中產生的貸款利息,市財政按照企業實付利息的50%給予貼息資助,每年貼息總額最高150萬元,連續貼息2年;對協同倍增台資企業市鎮財政合計按照企業實付利息的50%給予貼息資助,每年貼息總額最高75萬元,連續貼息2年;三是資本利得獎勵,根據企業營收規模分檔給予名額指標,市財政給予試點企業自然人股東對比上年度在東莞繳納的資本利得個人所得稅市級地方留成新增部分的80%標準獎勵至個人,每人每年最高100萬元;按相同分檔標準,針對發生兼並重組的協同倍增企業自然人股東在莞繳納的資本利得對應個人所得稅,按其市級留成新增部分的80%標準獎勵至個人,每人每年最高50萬元;四是融資租賃貼息,對試點台資企業、協同倍增台資企業以兼並重組主體方企業名義購買,提供給東莞市內或者東莞對口援疆地區下屬公司使用的設備,可參照相關政策規定申請省市共建發展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的融資租賃貼息。

36.被認定為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設備融資租賃業務在2017年初至2021年底期間支付的利息給予貼息,單個企業當年列入貼息的融資額不超過3000萬元(超過3000萬元的按3000萬元計算貼息),年貼息金額不超過融資租賃合同融資額的10%(且不超過實際利息發生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同一融資租賃合同的貼息時間不超過2年,貼息金額合計最高500萬元。

37.按市級“倍增計劃”試點台資企業營收規模將試點企業分成3個扶持檔次,每年分彆給予每家試點台資企業6個、4個和2個公辦義務教育入學指標;試點台資企業已享有子女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指標的,數量在原有基礎上翻倍配置。對試點台資企業員工子女入讀民辦學校的,由政府通過購買一定數量優質民辦學校學位方式給予支持,相關費用可從服務包獎勵額度中據實抵扣。依照實際需求,試點台資企業於每年年初向倍增辦報送學位需求信息;由市教育局根據財政預算計算可購買學位數量,落實學位安排,並根據企業所屬規模檔次進行分派。

三、促進莞台社會文化交流合作 

38.支持在莞的台灣同胞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

39.鼓勵在莞的台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等工程,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0.鼓勵在莞的台灣同胞參與東莞傳承基地的建設,參與東莞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支持台灣同胞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同傳承嶺南文化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1.鼓勵在莞台灣同胞可按有關規定參加本市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東莞市榮譽市民等榮譽稱號評選以及東莞市“首席技師”稱號評選,完善台灣同胞技能人才薪酬激勵機製,享受市政府培養經費紅利;協助在莞台灣同胞參評中華慈善獎、梅花獎、金鷹獎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領域各類評獎項目。

42.台灣同胞按規定審批後參與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製。

43.鼓勵本市具備資質的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引進更多台灣地區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並積極協助向上級部門申報。

44.莞台影視製作機構合拍影視作品的,其作品的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可按相關規定放寬限製。

45.鼓勵在我市台灣同胞聚集區域設立“台灣書店”,便利台灣同胞閱讀兩岸書籍。

46.鼓勵台灣同胞加入東莞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

47.鼓勵莞台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曆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支持在莞台灣同胞申請科研項目。鼓勵通過政府采購服務等方式購買台灣相關領域的公益性研究成果,引進台灣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莞開展研究。

48.積極協助台灣地區從事莞台民間交流的機構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對在莞舉辦的在兩岸有影響的交流活動推薦列為重點對台交流項目。

49.支持台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公益性慈善活動和基層社區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參與本市對口幫扶地的扶貧、支教、公益工作,相關部門保障參與台胞、台企的合法權益。

50.通過醫師資格考試或認定方式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的台灣同胞可在本市申請執業注冊。

51.支持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在本市申請《台灣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期滿後可重新辦理注冊手續。

52.鼓勵符合條件的台灣教師來東莞市屬高校應聘任教,結合所任教的本市高校實際,受聘的台灣教師在台灣地區取得的學術成果納入工作評價體係,享受我市相應引進人才政策。

53.支持本市高校與台灣地區高校建立機製化交流平台,開展學術研究、學術論壇、學生交流、學校互訪等方麵的交流。

54.創新莞台青年交流方式,鼓勵高校及有關單位舉辦青年學生夏令營及文化藝術交流等專題交流活動,深入持久開展莞台青年交流合作,推進青年交流常態化、機製化發展。

55.為鼓勵促進莞台文藝界人士開展交流和合作,允許和鼓勵台灣藝術表演團體參與東莞藝術活動,對入選東莞市藝術節展演交流的劇目,給予東莞市參演院團同類劇目相同的演出補助。

56.引導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下稱“台商協會”)參與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支持和鼓勵台商協會及其各分會積極參與環保、敬老、扶貧、社會民生等社會公益事業,推動台灣同胞參與基層治理和社區建設。推動台商協會成立行業功能委員會,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台資企業的競爭力。加強對台商協會的指導和管理,按照5A社會組織的標準引導其規範完善運作機製。賦予台商協會更多社會協調服務的功能。支持和推動台商協會主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公共服務項目。

57.鼓勵和推動在東莞長期居住的台灣同胞依照規定程序擔任市政協委員並參加會議,依照規定程序列席、旁聽市人大、政協會議。支持和推動市婦聯、市青聯、市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吸收在莞台灣同胞以適當身份擔任相關職務。鼓勵和推動在莞台灣同胞積極參與涉及經濟社會建設、民生領域等重大事項的聽證會、谘詢會等。

58.支持東莞台心醫院建設運營,推動台心醫院與東莞市人民醫院等市內公、民辦醫院交流,共享醫療資源,創新發展模式。支持和鼓勵台心醫院加強與大陸著名醫療機構、醫科院校交流合作,加強專科建設、積極創建省市臨床重點專科,提升醫院服務水平。支持和鼓勵台心醫院開展“互聯網+”等服務,擴大服務領域,延伸服務範圍。

四、支持台胞在莞實習就業創業 

59.協助台灣專業人才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鼓勵在東莞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申請參與國家“萬人計劃”,鼓勵台灣同胞參評東莞市的特色人才,簡化職稱評審手續。

60.由東莞市推薦評審或引進的中央“千人計劃”的台灣人才均可申請東莞市“千人計劃”專家配套資助。

61.台灣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入駐聯合培優示範基地的,可推薦申報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東莞市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等,並以同等條件享受我市及園區的各類科技、產業、金融、人才等政策。台灣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參加市級或以上科技主管部門主辦的創新創業大賽並獲獎的,可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支持,具體以每年的創新創業大賽實施方案為準。

62.台灣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來莞創業成立公司的,可簡化外商投資審批程序,按商改政策辦理登記注冊手續,並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允許台灣創新創業人才以集群注冊方式申請登記台資企業。

63.台灣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來鬆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創辦企業,經過評審,根據科技含量、研發實力、市場前景、預期收益等,可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創業啟動經費。

64.台灣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來鬆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創辦企業,原則上可享受2年內不超過1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租金補貼。

65.台灣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來鬆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創辦企業,可申請入住由政府提供的具備“拎包入住”條件的人才公寓,並享受2年內不超過60平方米的房租補貼。

66.建立小額貸款擔保製度,對於自籌資金不足且符合貸款條件的鬆山湖台灣青創項目,給予520萬的貸款支持,對經政府部門立項或推薦的以及通過試點銀行開展新型信貸業務獲得貸款的鬆山湖台灣青創企業,市財政按照其貸款實際支付利息的70%給予貼息(如超出總額,則視情況調整貼息比例),每個項目貼息時間最長不超過2年,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貼息100萬元;對投資於鬆山湖台灣青創項目的創業投資機構,給予投資額10%的風險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一年內對同一家創業投資機構的資助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67.對落戶鬆山湖的台灣創新創業人才給予免費為創業項目提供工商稅務谘詢服務,聘請業內專家擔任創業導師,為創業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市場谘詢、產業化輔導等專業支持,聯合全市投資機構和產業基金,為創業項目提供從初級孵化到天使投資的全鏈條服務。

68.充分利用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搭建的兩岸大學生東莞台企實習平台和廣東省台辦優才名企實習計劃,吸引台灣青年來莞實習就業。

五、便利台胞在莞居住生活 

69.鼓勵台灣同胞在東莞參加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台灣同胞可在東莞參加27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18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做好在本市就業的台灣同胞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報名組織工作,並做好台灣同胞參加另外26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對接服務工作。

70.支持和鼓勵台灣同胞在東莞擔任調解員、仲裁員、社區矯正誌願者、執行監督員、檢察聯絡員、法律顧問等。支持和鼓勵在東莞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台灣同胞發展成為東莞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支持東莞律師事務所聘用台灣執業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提供台灣地區法律谘詢服務。推動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東莞設立代表處,支持和鼓勵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與東莞律師事務所聯營。

71.推動莞港澳台商事調解仲裁聯盟加強與台灣仲裁機構及調解組織的交流合作,鼓勵莞台民間調解組織合作,為在東莞的企業和個人提供調解服務。推動台商協會內設調解委員會,並推薦在莞台灣同胞擔任調解員,積極參與涉台糾紛的調解工作。鼓勵在莞台灣同胞在法院立案前或者審理中,積極參與涉台糾紛的調解、家事矛盾的社會調查,保障調解協議經法院審查確認後,具有法律效力。

72.加快落實《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推動政務服務窗口、網上政務服務申請登錄接納使用台胞證(居住證)。推動衛生健康、金融保險、交通運輸、賓館旅店等在莞社會機構按規定儘快升級完善相關係統,做好台灣同胞的各項社會服務工作,推動在莞台灣同胞逐步享有與東莞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73.支持在莞就業台灣同胞享受東莞居民“五險一金”同等保險待遇,在莞不同時段繳納的社保金可轉移合並,離開大陸時經個人申請可一次性支取住房公積金、社保個人賬戶儲存額。

74.在東莞市就業或者投資的台胞子女可以申請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和報考高中階段學習。支持台灣同胞子女在我市享受與東莞人士子女同等就讀中小學校及參加大陸普通高校統一考試的機會,並給予台灣同胞子女照顧錄取的分數減免,並簡化入學證明及照顧錄取證明辦理流程。

75.向台灣同胞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場所,使台灣同胞在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可以享受和東莞市民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務待遇。

76.在莞亡故且無人認領的台灣同胞,按殯葬惠民政策減免喪葬服務等費用,已入台灣戶籍的孤兒,建議回戶籍所在地相關部門進行安置,已證實為無戶籍的留有孤兒,可以由福利機構予以養育。給予突遭變故致生活困難的台灣同胞臨時救助。對核實為“三無”(無證件、無固定經濟收入和無固定住所)且又願意返台的滯留在莞台灣同胞,適當減免其逾期居留的行政罰款,為其辦理證件並協助返台。

77.建立在莞台灣同胞意見訴求表達、收集、解決機製,健全涉台案件糾紛多元化解決機製,定期聽取台胞訴求,及時解決台胞反映的問題。

 

[责任编辑:全志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