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措施」得到台灣民眾認同 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
「體會到兩岸一家親的感覺,希望能快點實施和執行起來。」台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1日在貴州談及「31條措施」如是說。
3月30日至4月1日,黃智賢到訪貴州,探訪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讓台灣民眾瞭解真實的大陸。
近年來,黃智賢走訪了大陸11個城市,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通過電視節目給台灣民眾介紹上海的移動快捷支付、杭州的阿裡巴巴集團等,目的是讓台灣民眾瞭解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真實面貌。
2018年2月底,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等大陸多個部門發佈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31條具體惠台措施,其中12條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19條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黃智賢說,「31條措施」出台後,得到了許多台灣民眾的認同,同時,惠台措施的出台將會解決目前台商和台生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台商和台生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
對此,2012年把養殖技術和設備從台灣搬到貴州的台商廖本坤深有感觸。廖本坤說,台資企業和大陸企業將享受同等待遇,讓其堅定了在黔創業的信心,未來將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公司經營規模。
廖本坤告訴記者,他下個星期將會回一趟台灣,屆時會把大陸創業就業的環境以及優惠政策告訴身邊朋友,讓有意願去大陸投資的台灣人抓住這次發展機遇。
「『31條措施』讓我們這些有心在大陸發展的年輕人備受鼓舞。」台生張蓉兒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台灣年輕人在大陸發展時,常會遇到許多制度上的限制,能逐步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令其感到很欣慰。
2017年,張蓉兒來到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張蓉兒坦言,來大陸讀書的台灣學生大部分都想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自己畢業後也想在北京從事互聯網文案策劃工作,因為相比台灣,大陸工作機會更好,就業前景好,也更有活力。
黃智賢說,想來大陸創業就業的台灣年輕人很多,意願也很強烈,期待「31條措施」能迅速「落地」惠及更多台胞,同時也希望台灣民眾多來大陸走走看看。
[责任编辑:韩静]